中国连造多艘航母,俄罗斯却连维持1艘都费劲,究竟差在哪里了?

足足7年了,在经历了航行期间“黑烟滚滚”、任务期间舰载机坠海、在自家船厂内因浮船坞沉没而被吊车砸穿甲板,以及多次舰内起火

足足7年了,在经历了航行期间“黑烟滚滚”、任务期间舰载机坠海、在自家船厂内因浮船坞沉没而被吊车砸穿甲板,以及多次舰内起火等一系列倒霉事后,历尽了“千辛万苦”的俄罗斯海军唯一的航空母舰“库兹涅佐夫”号,终于传出了即将维修完毕并重回战斗序列的消息。不得不说,真是难为俄海军了,其可怜巴巴地等待这艘航母结束维修,一等就是7年。然而,厄运和麻烦事似乎并没有完全远去……

船厂内的“库兹涅佐夫”号

从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新命令来看,其要求为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组建一支约1500人的航母舰员队伍。很显然,在俄海军“失去”航母的这几年里,熟练且成建制的航母舰员流失情况相当严重,即便航空母舰能重返战斗序列,若没有足够的舰员,那其也不过就是一艘“大号游艇”。

俄军航母的动力系统早已落后

对此,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,从俄军现役其他舰艇上抽调部分舰员,组成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航母舰员团队不就得了?可惜事情还真没这么简单。从近年来俄军新近服役的各类舰艇来看,其主要以现代化的柴油机或燃气轮机机组为动力。反观“库茨涅佐夫”号,其是俄罗斯海军序列中为数不多的仍采用老式蒸汽轮机的舰艇。若“玩不明白”动力系统,那军舰就只能趴窝,即便从现有的海军人员中抽调部分人手操作“库茨涅佐夫”号,也只能从头学习和磨合。

合格的航母甲板舰勤人员还需重新培养

不仅如此,在飞行甲板上工作的各类舰勤人员,更是必须重新培养。在“库茨涅佐夫”号脱离俄军战斗序列的几年中,大量舰勤人员要么转隶其他舰艇,逐步丧失了在航母上作业的能力,要么就是退伍或转业。而流程复杂且标准极其严苛的航母飞行甲板作业,对舰勤人员的业务熟练度和人员持续性培养,有着极高的要求。如果俄海军无法在短期内搜罗到足够的业务过关的舰勤人员,那就只能同样从头摸索和培训了,这会付出不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,且很可能会伴随着各类事故乃至是血的教训

核潜艇部队的经费分配优先度更高

更重要的是,俄海军还有多少合格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呢?答案恐怕也并不乐观。在俄罗斯的几大军种中,海军的地位相对靠后,每年的军费份额往往不如陆军、空天军和战略火箭军,分得的有限军费还要优先投入到拥有核武器的核潜艇部队中,而水面舰艇和航空兵部队能分到的军费虽不至于说是少得可怜,但也算是捉襟见肘了。

俄军的合格舰载机飞行员寥寥无几
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趴在船厂的这几年,俄军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部队鲜少展开陆地模拟航母条件下起降,人员队伍青黄不接,仍具备航母起降经验的现役飞行员少之又少。另外,无论是苏-33还是米格-29K舰载机,整体性能都早已落后,不论是对其性能进行深度挖掘或是研发新型舰载机,都是俄罗斯海军当前难以完成的任务。

与航母停在一起的航母保障船

在此不妨做一下对比,想当年,中国海军在“辽宁舰”和“山东舰”正式下水不久的最后舾装阶段,就发展了专门的航母保障船,舷号分别为88和89,以“1艘航母配2套人员班子”的方式,提前展开各类适应性训练,做法堪称财大气粗。航空母舰是一款巨大且复杂的水面舰艇平台,各类人员的训练和磨合情况直接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形成。

“辽宁舰”快速放飞舰载机

得益于完备的保障性手段和充裕的经费,“辽宁舰”和“山东舰”形成战斗力的过程颇为顺利,且很快就在出海演练中实现了滑跃起飞型航母的舰载机最大出动率,一度让跟踪监视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十分敏感。反观俄罗斯海军,即便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得以回归,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恐怕也难以让战斗力恢复如初。这艘6万吨级巨舰的作用,更多地或是维持俄罗斯的大国颜面与象征,表现出了不小的无奈……

大型航母更是富国玩具

只能说,航空母舰、尤其是大型航空母舰不仅是名副其实的“大国玩具”,更是“富国玩具”。从俄方的困境中就能看出,即便只是维持和运作1艘大型航母,都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。由此想来,未来还将打造更多国产航母的中国,在经济领域有着何等的底气,这也是我们追求航母大国这一雄心的底气所在。

TAG:航母,俄军,舰艇,人员